相对于综合理工,留学生们只能是过客,支撑这样一所大学名气与运作的,始终是那些法籍学生和校友。
时值法国数十年一遇的高温天气,新一批法国大学校(grande école)入学选拔考试亦进行得如火如荼。巴黎综合理工作为选拔考试的一个考点,不时可以看到许多考生的匆匆身影。而综合理工的学生们,亦可以申请一对一接待这些“admissibles”(初试通过者):让他们安顿在自己的学生宿舍,和他们一起在食堂用餐,为他们提供安静舒适的复习环境,等等。
仅仅在三个月前,当笔者这一级的学生结束实习返回学校时,正值期末考试的2013级学长学姐却在紧张的复习之余为我们提供了不少帮助,让我们尽快适应学校的生活。用一位学姐的话说,“正是最需要我们为你们做一些事情的时候,我们能做的也只有这些分内的事。”
由于综合理工军校的特殊性,每一级新生9月份入学之后,在学校不过待十数天就要开始在军队或是企业、学校实习,而在这十数天中,新生的学生宿舍并未开放,“无家可归”的新生们,只能仰仗学长学姐的“帮助”(事实上综合理工学生宿舍的床都可以拆成两张)。一般来说,新生们第一天只能带着自己的睡袋在学校大礼堂“露营”,第二天则是可以带着睡袋在学长学姐的宿舍打地铺,直到第三天学长学姐才会告诉“小鲜肉”们:看,其实,这张床是可以拆成两张的。由于入学途径的原因,笔者未能亲身见识这样别开生面的欢迎仪式。联想起上海交大结束不久的VOS毕业生晚会,不禁唏嘘:大抵对于一所高校,入学的欢迎仪式和毕业的告别晚会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学校的不同气质——欢乐的,煽情的,传统的,现代的;共同的是在作为回忆的规则框架下怯怯的出格。这些相遇和别离,值得慢慢回忆。
而在这个实际只有两年多在校时间(第一年大半年在外面实习,第四年硕士阶段很多学生选择去其他国家深造)的法式教育模式框架下,时间如同被压缩,让人感受最深的或许是离别二字。
在食堂遇到的言谈甚欢的研究实习交换生,会不知不觉从某一天开始,不再在食堂的国人聚集区偶遇,直到看到其在查理戴高乐机场的朋友圈才惊觉其已归国。作为学校体制外“过客”的尴尬身份,他们甚少知悉学校的大型活动,语言不通使得他们难以融入学校的圈子,更多的还是和来自同一国家的留学生同行。学校的传统、文化,他们了解得不多。
相处不过三个月的同级中国留学生,在考完期末考试的当晚,一同到巴黎市区把酒言欢。酒酣胸胆,笔者尚才知悉,同行的其中一人下学期将赴美国读博士,再相遇已不知是何年。无独有偶,足球组的一名俄罗斯留学生,下学期也因为个人原因将放弃在综合理工的学业。而笔者一级的两名同学,更是因为车祸和意外事故,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告别的不止是同学。期末考试最后一天的经济考试伊始,在学生服务处任职的Jacques Crocquevieille先生特意来到考场,预祝全体考生“bon courage et bonnes vacances”(加油!假期愉快。)然而直到考试结束收到他的告别邮件,我们才知道他将调离学生服务处,转入实验室工作。“和你们一同度过的三个月留给我很多回忆,很多重要的瞬间,不论是职业生涯,还是个人方面。我现在工作的地方,就在学生服务处的楼上,或许,我们还会在学生服务处前那条长走廊相遇。我要和你们说声再见,也请允许我表达我的感谢与感动。”这个每天清晨推着手推车准时将上课提纲送到教室门口的沉默身影,很多时候并不会为人留意,而如今这个已成为每个睡眼惺忪的清晨生活一部分的身影,以一种沉默低调的步伐,踱出了我们的视线。
综合理工就像一个巨大的中转站,每日迎来送往。高度国际化的学生构成,也意味着,很多离别,说着再见,也就再也不见了。无论怎样的狂欢,是深夜巴黎城区的漫步,还是届近天明的狼人,总有一个曲终人散。大家言笑晏晏地说着感谢大家这三个月的互相扶持,说着欢迎来玩,说着有缘再见,大抵心里也明白,盛事不常,盛宴难再,今日一散,大概就没什么交集了。这样的空头承诺,最容易许下,而这一瞬的感动与不舍,不过转身的短短瞬间,好像就淡了。
少年弟子江湖老,怎敢言相逢相见归何日,最不过此时此夜难为情。
相对于综合理工,留学生们只能是过客,支撑这样一所大学名气与运作的,始终是那些法籍学生和校友。十月,综合理工的校友会将在综合理工组织一次聚会,邀请综合理工的往年校友共聚一堂。事实上,校友会的作为远不止于此。不论是综合理工舞会的组织,还是学校运营资金的捐赠,综合理工往届校友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在综合理工,有一面墙挂满了与综合理工有合作关系的企业名单, 其中绝大多数决策层都活跃着校友会的身影;而留学生的生活基金很大一部分也是来自校友基金会的捐赠,校友会运营的X餐馆(maison de X)至今还是X校友聚会常去的场所。
当白发苍苍的老校友重回这所1976年启用,尚显年轻的校园,不知是否有穿越时光的错觉。在这个仅仅生活过数年的地方,却是来过,走过,未曾离开。
也是因为对于在综合理工巴黎老校区,亦或是帕莱索新校区两年时光所有的相遇和别离、新人和旧人的缅怀与追忆,让这些老于江湖的少年弟子愿意为帮助学校与新生出资出力。是综合理工这个地方,将不同时间,不同经纬的人联系在一起,有别于国内大学“周年庆”性质的校友聚会,这里更常态化的校友活动、更人情味、无距离感的互助让校友紧密相连,仿佛未曾离开。
如今,综合理工正在致力于联系历届校友,编写校友册。届时校友的联系将更加紧密。纵使老于江湖,也依旧是母校的少年弟子,这点海内外都是一样,只不过国内怀念的是人,而这里,校似乎也有那么几分重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