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SODA而言,组委会的初衷是去推动数据开放,挖掘创新项目和解决问题倒反而是一个次要目标。而对于其他城市来说,从SODA更多学习的则是如何通过赛事的众包模式去解决问题,而推动数据开放则倒在其次。但数据开放和应用创新之间真会造成赛事举办上那么大的方法论冲突吗?我们是否能够找到一种更有效的机制,更好地关联两者?
Read this article in English
*
茅明睿,北京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信息中心副主任,曾评价SODA是中国数据开放进程中里程碑式的事件。他认为,SODA真正建立起了一套机制,撬动数据源头拿出“干货”,并在未来有潜力制度化,成为各个城市数据流通的模板。而实际上,随着15年“智慧交通”赛事的成功,也的确爆炸式点燃了城市对数据创新的热情,一时间全国各个地方也都兴起了数据赛事的热潮,针对交通或者其他领域,希望借由民间的智慧,产出新的解决方案。
但在这样一股风潮中,往往“数据开放”被摆在了“应用创新”之后,甚至有时候“数据开放”直接缺位,数据赛事再次走回了原有的黑箱模式。而细思这背后的原因,不难看出,不同地方的赛事举办有着截然不同的目的,而这也就导致了操作方法上的差异化。对于SODA而言,组委会的初衷是去推动数据开放,挖掘创新项目和解决问题倒反而是一个次要目标。而对于其他城市来说,从SODA更多学习的则是如何通过赛事的众包模式去解决问题,而推动数据开放则倒在其次。
但数据开放和应用创新之间真会造成赛事举办上那么大的方法论冲突吗?我们是否能够找到一种更有效的机制,更好地关联两者?
事实上,当我们去仔细思考数据开放和应用创新的关系时,不难发现,链接两者的纽带是真实的问题需求。针对一个真实的问题,我们才会需要应用创新找到新的解决方案,而因为应用创新过程中需要数据所以才会需要去推动数据的开放流通。问题、应用、数据三者实际构成了一个互相依赖和互相推进的三角,那么一个成功的数据赛事,就应当能够同时去思考如何围绕这三个要素,去设计赛事过程中的机制,从而满足不同利益相关体的诉求。
具体而言,我们首先应当去思考如何更好地从问题出发,以问题驱动创新,从而使得创新更有针对性,并能够为赛事的数据提供方和赞助方直接创造价值。在这一点上,SODA在16年赛事举办过程中,曾做了部分的尝试。比如16年赛事的主题为“城市安全”,SODA就邀请了三家企业围绕他们的企业创新需要,结合数据资源,抛出他们的专项问题。滨江星传媒,这家运营着“外滩之窗”楼宇广告大屏的企业,就在赛事中设立专项奖,希望找到可以合作的团队,将关于城市安全的数据可视化应用搬上大屏幕。而在邀请企业等抛出问题的同时,SODA为了帮助参赛者更好的理解问题,找准问题中数据创新可以扮演的角色,也联合同济大学DESIS Lab,基于设计研究的方法论,面向数据创新者推出了一套数据创新设计工具包。通过这套工具包的辅助,SODA举办了系列的“Design SODA”工作坊,帮助创新者通过一系列的设计任务,加深对特定问题的理解,确定问题中哪些点适合作为一个数据创新的着力点,并明确相关的数据资源与问题挑战。
另一方面,SODA也在16年起尝试积极推进数据提供单位能够从自身的视角主动抛出跟他们数据相关的问题。比如,SODA曾组织了环境保护局、气象局、水务局、绿容局这四个政府部门就环境治理这一主题举办线下工作坊,邀请参赛选手和政府官员一同探讨交流,了解从数据提供单位的视角出发,希望选手将数据应用到哪些环境问题之上。而这样的工作坊也实质上能够帮助政府找到匹配的解决方案提供者:一个参赛团队就在环境治理工作坊后,针对水务局提出的如何结合水务数据,更有效面向民众传递水务信息的问题,专门提出了一套数据驱动的微信公众号运营方案。
而当创新更具备问题导向之时,相应数据的流通开放也将更有目的性,这也就是所谓的面向应用的数据流通。事实上,现有的SODA赛事机制,以数据众筹形式获取数据,但这种流通的方式本身有其局限性,第一它不是一种长期有效的数据流通,第二它只是套用了赛事提供的“封闭式共享”模式,在赛事这样一个封闭的环境下以有限制的数据授权形式来开展数据共享,但此种模式是否适合数据提供单位和应用创新者在现实中进行协作则还未可知。而这两点局限性,对于城市数据创新的长期发展而言是不利的,没有持续的、合理模式的数据供应,创新团队就无法持续投入,真正落地他们的解决方案。而要助推数据提供单位在数据光谱中进一步从“封闭式共享”移动到“开放式共享”甚至“开放”的状态,我们就需要帮助数据提供单位能够找到围绕特定应用需要的流通方式。
在这一点上,SODA目前已经开始尝试搭建一套内部代号为“数智”的交互系统,并陆续配套推出系列的数据创新报告。这一项目将围绕特定数据或问题,基于赛事中的项目成果和自有积累的数据创新项目库,解构数据的应用场景、组合方式、使用频度,帮助数据提供单位评估数据流通后的价值,发现数据创新的新方向和思路,了解可能的数据加值合作方和第三方数据源,并针对不同的应用场景思考不同的流通模式。
而另一方面,SODA也在尝试帮助数据提供单位探索数据流通后的价值回馈模式,并借助SODA的赛事来测试和厘清数据流通的具体细节,进而建立起高效、可持续的流通模式。比如,在2016年,SODA曾联手上海现代服务业联合会新金融专委会推出了“SODA+新金融”的分支赛事,较之SODA赛事本身,这一赛事对参赛对象、赛事流程进行了调整,只允许企业身份参与并一改原有“创意+原型”的流程而变为“提案+商务谈判”的模式,使得“数据流通到参赛者处-参赛者加值数据-数据提供单位获得收益”的这一价值链条能够尽可能贴近于现实中数据提供单位可以实际复制操作的方式,并从中发现可能的实操问题,进而进一步迭代修正数据提供单位的数据流通模式。而新金融专委会也在赛事之后,形成了固定的数据流通模式,以市场化运作方式,面向不同的创新团队提供长期数据支持。
而当数据能够更有效流通时,反过来实际也能助益于对问题的进一步解读和理解,从而去推动更好的创新。在SODA赛事过程中,大多数团队都会在创意阶段,针对给定的样本数据,去做一系列的数据挖掘、分析和可视化,从而确定下具体的问题边界。比如,2016年赛事中,来自武汉大学的1403团队就针对交通事故,利用样本数据对交通事故的高发时间、地点、气候条件进行了分析,产出洞察。而这些数据创新团队所产出的问题洞见,在赛事环境里,积少成多、交叉验证之下,将会成为数据提供单位和利益相关体的“武器”,帮助他们更好地深入理解自身业务,并进一步去确定数据创新能够如何助益问题解决,从而启发他们面向SODA抛出优质的问题需要,驱动赛事选手的创新。
*
综合上述对SODA模式的深入剖析,不难看出,SODA与其说在经营的是一个赛事,不如说是在培育一个生态。这个生态的核心是开放,既是数据流通方式的开放,也是创新工作流程的开放,更是整个生态建设中多元主体协作方式的开放。而由开放驱动,SODA试图不再孤立地去推动数据开放、数据创新、问题解读,而是将三者关联起来,通过应用去牵引数据流通,经由数据流通来推动问题解读,而再由更好的问题解读去驱动创新,这样一来就能构成闭环的资源链,从整体角度来推动数据价值的实现,形成一个数据创新的健康生态。
而2017年,也将是SODA基于上述思考后全新发展的一年,品牌上,SODA将从初始的上海开放数据创新应用大赛(Shanghai Open Data Apps) 升级为中国开放数据创新应用大赛(Sino Open Data Apps),从而定位于超脱一城地域的,代表中国、连接世界的数据创新赛事品牌。 在原有服务上海本地大数据生态的基础上,SODA将帮助更多不同的城市,基于城市数据基础和具体产业及社会问题,确立如何通过赛事去打通数据资源,解决具体问题,链接不同利益相关主体,构建数据创新生态。
SODA也将打破原有每年一个横向主题的操作方式,在未来商业、智慧交通、绿色发展、健康医疗四个板块围绕具体问题,有针对性地梳理数据资源,链接起数据拥有方、业务需求方、数据创新方,共同推动议题的发展,为解决问题贡献一份力量。同时SODA也将针对数据创新中的前沿问题,设立SODA实验室项目,围绕诸如个人医疗数据众筹模式、多源数据融合技术等设立创新基金,破除数据创新中的壁垒,加速数据的流通应用。
另一方面,SODA也将与不同行业领域的专业型创业赛事、孵化器、行业联盟进行合作,即是引入专业力量对特定问题进行引导,帮助SODA的参赛者能够更精准切入业务痛点,通过数据产出真正的创新,也是帮助专业领域内的专家型团队和SODA的技术型团队能够对接,碰撞出可能的火花,或是共同合作,或是重组团队,更好地为解决真实社会问题,储备和建设人才。
而针对赛事过程中,针对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所产出数据创新应用难落地的问题,SODA也将参考国际先进模式,与不同层级的政府共同探索可能的创新采购和扶持模式,落地一批优秀的对公市场的数据应用。比如,Sascha Haselmayer 所建立的 Citymart,就创造性地帮助政府将原有的政府招标过程转化成赛事过程,用采购资金直接采购最终产出的获胜项目。又例如,美国奈特基金会设立了原型基金,专门针对公民创新进行资助,以社会创新基金的形式填补政府资金或市场资金在对公类创新项目早期缺位的问题,从而帮助大批项目得以存活,进而找到合适的资金方开展长期合作。
SODA也将在2017年,探索更广阔的国际合作,深入对接英国、瑞士、美国、新加坡等国家,吸引国际创新团队透过SODA这一平台将优秀的创新项目带入中国,并找到合适的机会,反向将中国的项目输出出去。同时,SODA也将和跨国国际组织例如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世界银行、开放数据研究院等在数据开放流通、数据标准、数据创新孵化上展开合作研究和项目推广,进一步推进细分特定问题上的数据流通和创新应用。
透过这一系列的计划,相信SODA将能够进一步释放数据价值,助力更多的数据变成创新的气泡,从而飞得更高更远!
本文由创瞰巴黎发布,2017年5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