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是2025年,在这个数字星球上,人们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紧密联系与互动,突如其来的瘟疫也因此可在数日内席卷全球。面对医疗危机和生化恐怖,来自e-CDC的专家们与数字化的公共医疗体系一道,为人类随时随地提供最好的医疗保障。
Read this article in English | Français
鉴于健康对人类存在和繁荣的重要性,埃博拉包揽各大媒体头条,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目前,疫情虽然得到了控制,却尚无根绝之法。这种情况下,全面数字化的医疗基础设施又能否成为应对此类全球疫情的良方?
传染之祸
埃博拉只是各种致命性传染病的一种。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范围内的人口流动和城市化,传染性疾病爆发频仍,种类激增。在过去的33年中,爆发疫情多达12102次,疾病种类达215种。这些传染病已成人类死亡的第二大肇因,致死人数占全部死亡人口比例高达25%。致力于预测未来的全球网上智囊机构TechCast估计,未来人类社会将有22%的可能被某种新型瘟疫毁于一旦。
全球交通和其他有利于病毒蔓延的“人为”因素的发展,导致了传染病在近年来的卷土重来。城市化也放大了风险。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占全球城市人口近一半,却大多居住于贫民区。这部分人口到2030年将从目前的10亿左右进一步增至20亿。几十亿人口密集聚居在卫生设备和医疗服务极为匮乏的地区,风险不言而喻。
医疗基础设施问题的严峻性已成全球共识。疫情严重地区医疗压力将会延续,贫民区继续处于恶劣的卫生状况下,医疗费用攀升。不仅如此,现代科技为生化恐怖主义提供了新的工具和设备,生物工程技术连大学生都已熟习,威胁之大前所未有。
即便如此,在今天,仍只有一部分人能够负担得起昂贵的药物,更别提让所有感染传染病的人都能得到平等和高质量的医疗救治。药物短缺可能导致传染病演变成一场全球性大灾难。西非在埃博拉上的遭遇证明,我们所面对的是一个全球难题,而非某一个国家的问题。
如果病原体传播到全世界只需几天,意味着我们的反应时间必须更短,甚至短到几个小时。迅速反应的前提是医疗基础设施的完善,而数字医疗体系则是关键的关键。我们必须找到一个全球性的契机,加速医疗体系的改善,构筑专业高效的数字医疗系统(DMI),让医疗真正成为人类文明的强大武器,不仅仅为应对医疗危机,更为一个健康而成功的星球。
数字医疗新体验
我们的经济和日常生活已经离不开网络。但在发达国家,传统的面对面医疗可能会抵制全面数字化。医疗专家们也不会情愿转型为远程医疗程序员。认证机构、医疗诉讼和政府法规都可能成为绊脚石。医疗行业投入巨大的特点,也决定了其数字化进程将比其他领域慢得多。然而,数字医疗毕竟已经兴起,并可能在10年内发生根本性演变。
从政府的层面讲,医疗科技侧重于电子保健。这个复杂系统涉及众多利益相关者,和不同国家间、一国内部各医疗体系之间的互通性。现有的尝试包括欧洲地区互通的电子病案系统epSOS,以及为推动ANSI标准而设立国际7级健康组织(HL7)(注:ANSI标准用于规范所有用于临床实践、运送和保健服务评估的医疗信息数据)。由于涉及不同国家五花八门的法律和医疗制度、机构,这些尝试从一开始就面临重重挑战。
从实践层面看,当前的医疗IT系统来自不同供应商,针对的也是各医疗机构和政府医疗服务的特定需求。法律、医学、组织、科研数据等需求各有不同,都会导致障碍和拖延。其中,最大的挑战在于数据和技术的互用性,科技和医学的概念如何在医疗实践中统一。
在这方面,克罗地亚国家电子信息平台堪称典范。这个平台上有2500名全科医师、250家儿科诊所、250家妇科保健诊所、2000家牙医诊所、120间实验室、1300间药房、60所医院和60家软件和信息设备供应商。这一形式非常先进,但由于对技术水平和医疗程序有着较高的要求,对希望加入的中小机构有着较高门槛。
在数字健康领域的个人端,一场“完善自我”运动正如火如荼地展开,其背后是包括塑身和保健科技在内的一系列生活方式创新。谷歌、苹果和三星等公司率先推出数字平台,为Fitbit、jawbone和苹果手表等可穿戴设备和手机应用提供支持。
未来,这些创新将和个人日常基因分析、微生物群活动和身体数据实时监测整合在一起。像雀巢健康科学中心这样的实验室正研究如何将个人营养分析和3D食品打印技术结合,提供定制化的营养品。其他创新侧重于改进生活品质、工作效率和心理健康。患者跟踪自己的数据并据此建立目标。医疗团队也会与患者共同确立可行目标,分析并持续上传数据,以实现积极效果。
电子健康平台和“完善自我”作用强大,却没有提供应对全球性传染病的解决方案,而将数十亿人排除在这个先进医疗体系之外。
穷人呢?
为了应对埃博拉,美国政府向国会要求批准62亿美元的紧急基金,包括美国国防部用于开发相关医疗科技的1.12亿美元。但这是在美国。将发达国家先进的医疗体系推广到生活着几十亿贫困人口的南非、印度和其他地区,显然不现实。以南非为例,这个占全球人口11%的地区,贡献了全球疾病的24%,花费却仅是全世界医疗支出的1%!这样的差异令人震惊。在这里,每1万人中只有两个医生、11个护士和助产士,欧洲的数字是33个和68个;每1万人只分到9张病床,而欧洲是63张。(来源:世界卫生组织)。
来自非政府组织和公益基金的援助也许是某些具体问题的理想解决方案,但是对于世界医疗资源短缺这个根本性难题只是杯水车薪。
对于致命病毒来讲,这个星球上没有国界,对各色人等也是一视同仁。就算传统意义上的“先进”医疗体系,面对如此大规模、严峻和高投入的挑战,其有效性也须重新评估。埃博拉之后,这种需求更加迫切。
那么,到底有什么新方法或途径能够帮助CDC、世卫组织和各种医疗机构们掌握主动权、阻止传染病的大规模蔓延?是否有可能规模化新型数字医疗基础设施、服务和保障,来弥补缺漏?新的系统是否也能够有效应对生化危机,一改战略性生物国防严重缺席的现状?
我们或许可以从其他领域的数字化转型得到启示。在交通领域,Uber从个人出行开始,拓展到拼车,重构了交通网络,并将利益拓展到那些需要低价交通的人;遵循相同逻辑的Airbnb将可能超越洲际酒店集团和希尔顿,成为世界最大的旅店供应商。这些创新并未创造增量资源,而只是利用数字科技重构了原有关系:一个数字化的地球能够普惠每个人。那么,如果以相同的视角审视医疗,又会有怎样的新发现?
我们同样可以创建一个数字化平台,专门进行传染病防控,就像谷歌、Uber、Airbnb、LinkedIn在各自领域所做的。这个“一劳永逸,无处不在”的平台,在数字和物理意义上重构了现有医疗服务和医疗资源的分配方式,以供随时调用。假以时日,越来越多的地区会被纳入这个平台。
大平台战略
1975年之前还没有桌上电脑,但从那一年开始,之后每10年,人类在合作方面都会产生重大突破。到2005年,在很多领域,全球合作已成常态。如今我们生活在一个实时大数据时代,对于地球来讲,则是一个崭新的数字纪元的开始。
摩尔定律——CPU中的晶体管数量每两年增加一倍——意味着今天的电子设备比10年前在功能上强大百倍。这个世界在过去10年间所发生的巨变,皆源于这条定律。同样的,10年后人类所使用的机器将更加强大,互联性也会出色百倍。指数增长之上的指数增长:之前的人类历史从来没有出现过这种情况。10年、20年后世界会变成什么样?一项核心突破引发其他突破,形成平台,超越此前所有成就。
一个覆盖全球的电子医疗平台很可能是一种离散的平面网状结构,更重要的是要能够为决策者提供信息和行动方法。它不仅能够预测疫情的爆发,而且能够实时调用资源阻止病毒扩散。要达到这个要求,这一平台必须能够实时调配人才、信息、知识甚至药品和制药设备,而不受地理限制。
需要注意的是药物的流通。10年后,信息将变得愈发关键,不仅要扩建信息系统,还要尝试将药品数字化,如药物成分信息化,合成、递送能随时随地完成,以满足突发需求。
未来医药供应链
对数字技术越了解,越会发现实施数字地球的必要性。就目前而言,我们可以从以下八个方面着手:
1、 零传播:狙击新型病毒
埃博拉引发了恐惧,吸引了媒体的注意力,但它还不算是最严重的全球性传染病。相比之下,2009年的禽流感感染性更强,致死率更高,治疗成本也更高。它始于墨西哥的韦拉克鲁斯,被发现时已传遍了全世界。虽然当时已有了推特、Facebook,但还是用了数月病毒才得到确认。到2025年,人们必须能够做到在几天甚至几小时内检测到新病毒,并在其开始传播之前采取有效应对措施。
2、全覆盖:随时随地专家立即诊断
像其他病毒一样,埃博拉病毒也发生了突变。截至2014年,埃博拉病毒已经有4种变体,基因差异高达45%。电子疾病预防控制中心(e-CDC)应该做到像网络防火墙那样,能够监控、识别并处理这些病毒及变体。与今天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散落各处不同,电子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永远在线,随时随地向全球提供危机预警、分析和战略性防护。
3、新型机构协作
不同医疗机构间的协作始终是全球医疗第一难题。从初级看护医师到专家再到各自组织,缺少协作常导致医疗质量降低,治疗效果和机构满意度大打折扣,还增加了花费。未来的机构协作迅捷而高效,甚至会将军队、国家安全部门和911紧急服务等一级应急机构涵盖在内。在多方支持下,电子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新型病毒掌控能力将更强。
4、突发疫区的生物管控
生物管控应当成为电子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专门工具,在传染病或生化恐怖危机出现时自动启动。必须设定数据意义上的医学安全边界,根据实时数据评估启动应急措施,提供医疗服务和护理人员,甚至在必要时调动警察和军队。
5、全民服务式医疗
新概念的数字医疗体系将被用来服务于穷人,因为数据显示,60%城市贫民使用移动电话。到2025年,数字医疗中心(DMC)可以提供网上医疗服务,利用成本低廉、内置传感器的MAS设备,与平板电脑或手机连接,进行数十项常规医疗检查。日常问诊则可以更多地交给机器人医生按照规定步骤完成,最终形成标准化的诊断和治疗;电话跟踪患者病情;用无人机来运送普通药物,等等。
6、传染病源头治理
21世纪的数字医疗应该具备手段数字化、结果可追踪、效果可持续评估和可自动优化的特点,从而使得医疗质量不断得到改进。数字医疗中心可以根据患者诊断发出传染病警报,及时救治并预警暴露在感染风险中的人群。医疗基础设施需要识别传染病的爆发状态,并以较低的治疗成本取得与发达国家医疗服务同等的效果。虽然面向穷人,但随着系统的逐步改善,这种“一劳永逸、无处不在”的基础设施将最终达到“先进”水平,向全球输送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7、发达国家医疗体系的数字转型
一旦大规模采用数字化医疗,医疗效果会更加显著。不同医疗机构的区别也将一目了然。发达国家的医疗系统将各自演化,提供不同层次的服务。追求成本削减并不意味着牺牲质量,而是引入更多的自动化服务。相反,高成本医疗意味着更多的人工服务。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所有人都能通过不同的方式和途径,享受到各自负担得起的好医疗。
8、搭建全球全天候药品供应链
各国普遍对药物有着严格的管理、召回和保质期制度。现在,则应该考虑建立一个全球性的数字化药品供应链。如果药品能够实现“移动仓储”,就能够将使用和价值发挥最大化,消除损失和浪费,使药物真正成为全人类的重要战略物资。
……
埃博拉提醒我们,面对传染病愈发猛烈的侵袭和生化危机的蔓延,现代医学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致命病毒和细菌面前,我们一律平等。它们可以在几天内通过飞机传遍全球,我们必须找到新途径来保护自己和孩子们。正如数字革命重构了工业,医学现在也有机会普惠每一个人,包括那些一直被排斥在这个体系之外的人群。(蒋相和/译)
“人类增强”科技将逐渐改变生命的一些根本特征,比如衰老、智力和繁殖等,科技“先知”们甚至开始憧憬一种新人类的降临。但它同时也引发了人们的道德追问。
不管形式与意义,单从分享这个行为来讲,就是量化自我的核心。它能为你定制活动,为你好好地保存,让你能够从自我测量中获得反馈,以及和他人的对比。正是反馈机制和分享机制的加入,才是这一产业取得成功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