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版) 法国 英国 中国

分类: 工业

物联网云服务需要专业的公司来做

邢雁 / 机智云副总裁 / 2015-08-10

 

中国的智能硬件产品创业者总体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做传统电子产品出身而缺少软件开发经验的硬件工程师;另一类是从互联网行业转型而不懂硬件的软件工程师,而智能硬件是个软硬结合的产品,如果什么都自己做,这对创业来说其实效率很低。

Read this article in English


应该说中国整个智能硬件行业真正起步于2013年,手表、手环等智能穿戴概念在那一年集中爆发,此前,国内的智能硬件单品多是面向出口,智能家居类则主要集中在美的、海尔这样的大型智能家居企业。在这之后,智能硬件创业团队大量出现,但各方面远未成熟;相比之下,2013年的智能硬件市场在美国已几于完善,诸如Nest等产品销售火爆。

在中国这个电子制造业大国,具备嵌入式开发技术的人才济济,创业者中也不乏拥有丰富跨国企业开发经验的工程师精英。问题在于,一个创业团队要存活,不可能仅仅指望一款智能硬件。在中国的市场环境中,常常是一款产品出来,模仿接踵而至。仅靠一件单品销售能存活多久?创业团队需要认真去思考。创业要真正成功,脱离不了具体的商业环境、商业模式和产品生命周期运营,这些都是无法绕过的命题。

以运动类产品为例,目前大部分的厂家以销售单品为主,但是我们知道,成熟的商业模式应该是硬件+服务,市场上有很多运动手环、水杯、电子秤等健康管理产品,设计和功能都很出色,但它们被使用时产生的数据价值并没有得到发掘和变现,最多是用于社交互动,靠产品销售产生的利润并不足以让自己变成一头大象,但是如果加入健康管理就会让商业模式更加有说服力。

借助一个云端健康管理平台,运动类厂商就可以围绕用户运动行为进行统计分析,将所有这些智能产品的数据整合在一起,利用更上层的算法分析,得到用户身体健康状况的更准确信息,据此提供附加值更高的健康服务,那么用户是很乐意为这部分服务买单的,产品的增值商业价值就更大。

当智能设备联网达到一定量级,各细分领域应用服务纷纷出现,通过云端平台的大数据分析可以帮助硬件企业增加产品的商业价值,同时也实现设备互联互通的基础,为用户提供附加值更高的服务。

具体来讲,智能硬件发展包括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入网,硬件产品实现网络接入、远程升级与管理、第三方社交化(微信、微博等);第二个阶段是互联互通,突破硬件的壁垒基于云端将不同品牌的产品实现互联互通;第三步挖掘产品服务价值,通过对设备运行数据的收集和大数据分析,与第三方服务整合,深度挖掘产品的服务价值,将整个物联网变成一个真正有机互联的生态系统。

其中挖掘产品服务价值是对大数据的深度分析,为用户提供细分领域的服务,这需要垂直领域专业人士和机构的参与。比如,一款智能高尔夫球杆搭载的算法,需要能够准确分析挥杆角度、击球速度和力度、落地点等专业数据,并给出专业性的建议。

目前整个行业还处在智能硬件的发展初期,整体技术开发水平相对不成熟,联网设备不够多,大多数智能硬件产品只是租用公有云进行数据收集,但是数据收集回来做什么?怎么做?并不是很清楚,特别是创业团队,往往要投入很大的资源在云服务上,但庞大的市场前景和需求决定时间的紧迫。

专业的事情一定要专业的人做,美国等市场产业链相对比较成熟,物联网云服务的发展至少比中国快两年,基本都是由第三方云服务平台提供服务。智能硬件企业很少自己做,例如机智云目前服务的AO史密斯这样的全球客户。美国目前有四五家第三方物联网云平台企业,发展都很很稳定,且已进入C轮融资的阶段。

机智云目前可算是国内最大的专业物联网云服务企业,并拥有多年的物联网软硬件研发经验。利用这样的优势,我们推出了智能硬件自助开发平台,免费为硬件创业团队提供开发工具和技能支持,帮助他们缩短产品开发时间,将产品快速联网和接入云端,快速上市,当设备出货达到一定量级后,与他们一起探讨商业模式。硬件初创团队通过选择成熟的开发工具和云服务,则可将精力聚焦在产品差异化设计上。

中国的智能硬件产品创业者总体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做传统电子产品出身而缺少软件开发经验的硬件工程师;另一类是从互联网行业转型而不懂硬件的软件工程师,而智能硬件是个软硬结合的产品,如果什么都自己做,这对创业来说其实效率很低。

不仅如此,智能硬件云涉及到云端架构、数据分析、云端安全等技术,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来实现,但是创业团多往往缺乏这样的专业人才。对于创业团队来说,与其花费大量时间和投资亲自搭建云端架构,不如集中精力去于完善硬件产品的创意和功能。而中立的第三方云服务平台还可以帮助创业团队进行更多入口连接,形成不同体系产品互联互通的通道,让整个物联网融合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



您可能也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