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生活的意义不在于其本身可以减少多少生活碳排放,更重要的是通过消费引导生产,督促产业完成绿色转型。
12月份的巴黎综合理工图书馆大门上贴了这样一张公告:为了响应COP21(21st Conference of Paris)的召开,图书馆即日起停止提供免费打印服务。
COP21会议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下的第21届成员国会议,基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以认同全球变暖为前提,力图确定一个将大气中温室气体含量控制在安全水平的具体目标而格外引人关注。
然而就在几年前——甚至直至今日——对于全球变暖的真实性还存在争论,2007年一部引起热议的纪录片《全球变暖大骗局》不仅认为全球变暖和人类活动造成的碳排放无关,还进一步抛出全球变暖是“人为的”“政治阴谋”的观点。虽然学界最终认同了全球变暖事实,但这部作品对当时民众产生了不小的思想冲击,突显出媒体和学界对全球变化问题宣传与解读力度之匮乏。今日之进展更显得殊为不易。
《巴黎协定》成果涵盖长期目标(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水平升高控制在2摄氏度之内)、减排目标(各国上报2020年前的减排目标)、资金援助、透明度审查、损失评估等多项内容,并将成立专门的工作组推进和监督计划进行。和往届气候大会不同,COP21不再满足于仅仅达成某项共识,而是真正开始具体行动规划。拯救地球不再停留于药方,而是进入了疗程。近200个国家,国情与发展状况不同,受全球变暖影响的程度不同,能够坐在一起,承诺着手准备应对全球变暖,传达出非常积极的信号。奥巴马因此盛赞这一协定为“世界的转折点”、“代表我们拯救地球的最好机会”。
然而欢腾之余,我们要意识到这一协定实际约束力非常有限,更多还是依靠成员国的自觉。据说,综合理工图书馆也可能很快恢复免费打印服务。各成员国中,低海拔国家仍然面临危机,沙特阿拉伯等石油出口国经济将受到冲击,发展中国家表示需要技术和资源支持,发达国家饱受经济危机困扰,种种矛盾尚未缓和和解决。在应对全球变暖、减少碳排放的过程中,部分国家的利益无可避免地会受到损伤,如何弥补减少碳排放进程中对石油等化石燃料出口国和发展中国家带来的经济冲击,如何根据国家实力合理分配责任、协助经济转型、建设应对能力等诸多问题,都有待进一步解决。
COP21召开之后,减少碳排放、对抗全球变暖的大方向已立,各国政策也将在一定程度上向绿色环保型经济倾斜,对于一直寻求产业转型的中国而言这无疑是良好契机。2015年5月在巴黎举行的企业与气候高峰会议发出三项建言:制定健全、有效的碳价格制度,并消除对化石燃料的补贴;建立政府与企业之间的联盟,将气候政策整合至未來的经济发展模式中;引导公私资金,使其大规模地转移至低碳资产。从长远来看,绿色环保产品与企业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成为执牛耳者。今日,可大幅减碳的解決方案其实已经存在,但国家产业政策需要协助鉴別、开发以及投资这些低碳解決方案。
其间,透明公开的监督机制也是必不可少的。民众亦需逐渐转变生活理念,让低碳理念成为生活的一部分。低碳生活的意义不在于其本身可以减少多少生活领域的碳排放,更重要的是通过消费引导生产,督促产业完成绿色转型。
美元是绿色的,你我皆知,现在又有了绿色债券。这种新型证券产品,年发行量目前虽然仅占全球债券市场的1%,却显示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它主要由机构、大公司和地方政府所使用,现又被纳入了参考领域:主权债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