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世界日益紧密互联和城市化,公共和私人交通当前的平衡将被打破。数字化和自动驾驶科技令汽车使用更加灵活,电气化也让汽车更加适应于城市环境。这种双重效应必将导致汽车和城市之间关系的日益协调。
交通消费模式也在改变。然而,无论是使用自己的车辆还是与别人分享,驾驶员永远都会关注自己的驾驶体验、乘客和其他道路使用者的乘坐体验:质量、安全、操作简单(即不断提高的自动性和互联性)、车内空气质量以及对减缓全球变暖的贡献。
今天,汽车业的创新必须满足消费者和用户对生活质量的高要求。大供应商身处第一线。在这场演变中,法雷奥的战略核心是提供能够减少碳排放同时带来更具直觉性、自动性和连接性驾驶体验的创新和技术。
Read this article in English | French
脱碳交通
渐进式汽车电气化的挑战与全球汽车生产的宏观经济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
总体上,虽然各国社会对全球变暖的意识、降低燃油消耗和能源独立的意愿差别很大,交通运输部门(占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四分之一)却一直积极地推行减少碳足迹的公共经济政策。同时,各国政府(日本、欧洲、美国、中国和印度)也出台了日益严格和趋同的排放标准。
在提倡新型清洁汽车的法规的影响下,汽车行业如今对气候变化和可持续发展非常敏感。
关于节约成本的研究和市场分析证实,对效率更高的汽车的需求已是大势所趋:司机们想要的汽车,不仅能效越来越高,而且要和以往同样强劲,并且更安全、互联和自动化程度更高、操作界面更简单。在这种背景下,新近的分析表明直到2025年,混合动力、电气化、连接性以及数字化将是关键趋势。
这些要求当然会因不同国家的市场和城市化程度而异。汽车制造业从西方向亚洲的转移,也是一个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亚洲目前生产了全世界50%以上的汽车,尤其别忘了新兴市场有成千上万的超级大城市和庞大的人口比例。2015年,中国生产了2360万辆轻型汽车(占全球总量的27%),相当于2007年产量的两倍,比2014年也增加了5%,上一年的增幅则是8%。
其他新兴国家和地区(东南亚、印度、南美和俄罗斯)中长期增长潜力强劲,尽管在过去的两年表现各异。鉴于这些国家有限的经济增长和家用车拥有率低下的前景,汽车制造在今后几年将继续向亚洲和新兴市场转移。2030年时,中国很可能占据大约三分之一的全球汽车市场。因此,这一转变将加强亚洲(包括中国)的公共政策在全球汽车创新领域的影响:中国对混合动力和电动汽车的支持将有助于全球交通业的发展。
然而预测表明,车辆的电气化将会呈现截然不同的态势,而且是缓慢的。在成熟的汽车市场以及中国,电动车的普及率将很有限,尽管这些市场对低碳交通的需求日益强烈。这主要是由于大多数消费者接受变化也要有一个过程。然而,这也要归因于电动汽车的关键技术的成本很高,因此大量普及需要借助公共支持:例如,一部电动车需要补贴高达10,000欧元,全年电动车产量的10%即800万部将得到补贴,那意味着每年的补贴成本高达800亿欧元!
总体而言,根据我们目前的预测,在2025年全球将有更多的车辆采用不同程度的混合动力,日益强大的电动引擎也会更多地与传统的热动力系统相结合。 “纯粹”的电动汽车只占少数,而不具备混合动力功能的热推进系统将下降。
热推动汽车中混合动力的第一阶段,发动机起停系统(例如在遇到交通灯时使用),能够在交通拥挤的环境中节省5-15%的燃料。法雷奥集团是第一家提供这种系统的供应商,而且会在未来几年迅速向全球推广。
除了电气化,其他科技创新也会让车辆在向低碳过渡的过程中,提供更具直觉性、自动性和连接性驾驶体验。
除了推进系统电气化,有助于降低车辆燃料消耗的主要技术涉及热能发动机的功能优化、汽车内饰设计,以及其他能够减少能源消耗的功能和轻部件。
发动机管理的互补技术(所谓辅助系统)也有助于车辆脱碳。例如,照明系统就在减少车辆能源消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这方面,100%的LED车灯能在恶劣天气条件(雾、雨等)下提供更好的夜间照明能力。相较于卤素灯泡除了只有后者1/5的能源消耗,这些车灯还给制造商在设计方面以更大的自由。
因此,汽车脱碳是多种技术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一些被整合进入系统,以提高整体性能。
直觉、自动和互联的驾驶体验
除了脱碳,日益明显的自动驾驶和智能互联趋势也深刻地影响着交通体验。
得益于近年来出现的一系列智能技术,自动驾驶系统不仅仅提高了安全性,也带来了更舒适的驾驶体验(障碍物和其他车辆检测、全自动停车功能、车辆环境空中视图的人体工程学呈现等)。这些转变整合了更多的高科技系统,包括超声波传感器、雷达、摄相机、激光扫描仪、数据融合和多形性数据处理软件等。
这些新技术需要加强车辆与环境的通讯,导致了汽车和电信、互联网行业的新接口的开发。对最终用户数据的管理需求,为新的数字企业的参与铺平了道路,如移动服务运营商或新车型标准制定者。
这种颠覆式创新可以带来新交通形式的出现。这涉及公共和私人运输服务的转型和相关企业如优步,同时也涉及到汽车共享平台的建立,如BlaBlaCar和一些私人间汽车租赁服务,如Drivy、Koolicar。这一数字转型为汽车市场的价值创造提供了新机遇:以往个体线性行为,现在成了一种互动、协作和灵活的体验。
新技术解决方案在改善了用户体验的同时也优化了车队的管理。例如,法雷奥已开发出一种访问和启动系统,让驾驶者能够使用自己的智能手机来锁车、开锁和启动车辆,而数据和虚拟钥匙都被保存在一个高度安全的平台上。
消费者面临的新挑战
这些创新发展以及它们在车辆上日益丰富的应用,引发了消费者和用户的质疑,主要关于易用性、技术和数据使用的安全性方面。
消费者对技术的接受,对于汽车的互联和个体化运动是一个关键驱动力。汽车零部件制造商,主要专注于直觉性、令人愉悦的驾驶,以及这些新技术能够逐渐为人们所接受:自动泊车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平行停车入位这样难度较大的低速操作提高了无人驾驶对消费者的吸引力。这种直觉性驾驶方法只需开发更简单安全的人机界面,以便自动和人工驾驶模式切换。
除了这些技术和商业机会,消费者还关心车辆和基础设施所收集的数据的所有权和使用权,特别是这些数据的潜在商业用途,他们担心隐私会被侵犯:计算机收集的数据属于司机还是车主?属于汽车厂商还是IT公司?网络安全也是车联网要考虑的重要问题。这些消费者需求的变化需要重视,利益相关者需要找到解决方案,提供安全和信心。
产业部门之间的必要合作
从这些社会变化及其相关问题上,我们看到汽车行业正面临着重大技术挑战。与以往创新周期不同,一些即将到来的演变涉及到其他产业部门(电信、服务、保险等)。特别是,我们要转换思维方式,从关注汽车所有权到关注包括汽车在内交通服务模式。
自动驾驶车辆的开发和利用也要求我们重新思考自身业务模式,以及现有的国家、地区和国际的法律框架,远比“车辆是否应配备人类司机”这个问题复杂宽泛得多。特别会影响到保险和技术方面的法规。
同样,汽车行业也需要与电信业建立合作关系。应用自动驾驶涉及的诸多挑战超越了靠一部门解决能力:连通性和网络覆盖、车辆功能性安全和网络的改进、操作界面的标准化都要依靠行业合作。
最后,当然,网络和自动驾驶的发展过程中,要确保法律规范与技术发展同步:这是政府部门的职责之所在。
尽管《巴黎协定》没有针对各国航空工业(包括航空运输业和航空制造业)规定明确的责任和义务,但对于以中国为代表的经济高速发展的发展中国家来说,无疑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巨大压力和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