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歧视”政策在国内并不鲜见,只是没有“积极歧视”的系统说法,也缺少对其合理性的质疑。例如高考中少数民族或是来自特殊地区的学生高考加分政策歧视也是一种“积极歧视”。
国内读者往往只意识到“欧洲经济的疲软”,看到“谈判桌上的问题”,并以为这是欧盟最大的困境;然而来到法国,接触了法国乃至欧盟的政治生态后,才意识到近年来“疑欧主义”的思潮正在慢慢兴起。
不得不承认,法国为人类培养了大量出色的、善于解决实际问题的工程师,却少有听闻像斯蒂夫·乔布斯和比尔·盖茨那样惊才绝艳的创新传奇。
“工程师治国”作为一种时代的产物在法国延续了下来,在中国,这种趋势却似乎已经慢慢消退。这是两国历史差异造成的不同,还是有其他因素的影响?人文精英与理工出身人士在治国理念上一定有高下之分?
看一国教育之未来,从其如何在“气度”与“经济”之间进行选择,或许即可见一斑。中国目前因种种客观条件限制,做到如欧洲教育如此慷慨的程度或许还不现实。但既然要精打细算,不如就从资源配置的公平和款项使用的监...
与定位为远东贸易据点的公共租界不同,上海法租界走的是另外一条发展壮大的道路,从社会人文的角度逐渐扩大自己在上海乃至近代中国的影响力,用现在一个流行词语来形容,就是“软实力”。
“大学那短短的几年真能让你成为一名généraliste (通才)吗?” 是的,法国的通识教育模式,由法国的国情和历史培育而来,对于法国人来说,这个问题的答案是显而易见的。但对于我们这些接受法式教育的...